近日,一位携带脑起搏器的老人转入特护区508房间,爷爷69岁,患有帕金森症,还有骨折等相关病史。
虽然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多年,工作人员对“脑起搏器”这个专业用词还是略显陌生。通过上网查阅资料文献得知,脑起搏器是通过在人脑中植入刺激电极,用体外遥控装置调控脑内电极的刺激参数,控制和改善患者症状。它还可以用于治疗原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抽动症、脑瘫、疼痛、癫痫和精神疾病等功能性脑病。
爷爷转入特护区后,工作人员发现老人四肢躯干比较僵硬,体重偏高,吐词不清,且伴随腰椎骨折,平时除了卧床休息,只能坐轮椅活动。面对这样一位护理难度非常大的长者,入住初期, “养、护、医、康、社”五位服务人员与家属进行了详细对接,了解护理老人应该注意的一些细节,如做任何护理时都应动作轻柔、要预防跌倒、怎么对起搏器充电等,用文字和图片等形式在科室工作群内进行了共享。同时,科室工作人员利用空余时间,积极上网翻阅相关书籍学习,了解携带脑起搏器者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并将相关文献资料和视频与其他工作人员进行分享。
通过近日的观察和护理,老人对我们也从陌生变得熟悉,生活逐渐形成规律。老人吐词不清,说话较慢,我们与老人沟通时需耐心倾听。老人比较爱与人交流,他性格开朗,喜爱参加活动,我们亲切地称他为“吴叔叔”。
在护理工作中我们不仅要有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还要以新的观念和发展的眼光去解决工作上遇到的难题,解决难题时要积极面对、勤于思考、创新方法,我们的服务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和服务对象的需求,才能提供让老人和家属真正满意的服务。
(肖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