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最让老师和父母心塞烦恼的,相信一定是孩子间歇性发作的无理取闹、耍脾气,福利院的孩子也不例外,但“无理取闹”真的“无理”吗?11月8日上午,我院特教就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学习。
特教老师们先就生活中的实例与柠檬班孩子学习中出现的耍脾气案例进行分析,大家的结论是:孩子的无理取闹其实是孩子在维持自己的“秩序感”。
“秩序感”是人对于事物的空间布局、存在形式、归属或事件发生顺序和谐、有序的要求,学前期的孩子就处在这样一个敏感的内心世界里,也就是蒙特梭利教育提出的“秩序敏感期”。他们对物品的方位、做事情的先后顺序、所有物品的归属等非常感兴趣,并且对这些事物形成一种先入为主、刻板的秩序感,认为这种秩序不可更改。而这种“秩序感”是幼儿最初的内在逻辑,对于孩子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因为对环境和生活的秩序有所要求,在孩子眼里,凡事都有对错之分:东西摆放在这个地方,就是对的,摆放在那个地方,就是错的;我的东西,你不能用,他不能用;排队了,一直就是我站第一,你站第一就是不行……这类对于事物存在格式和发生秩序的要求,正是孩子认识世界的过程,也是其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的基础。敏感期在幼教界被称为幼儿学习的最佳期、关键期,特教老师如果追随幼儿的成长规律(敏感期),掌握幼儿各个敏感期出现的时机,适时适性地顺着敏感期引导,充分开发幼儿潜能,将使幼儿在敏感期的成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习结束后,参会人员开展讨论总结。大家一致认为:养育者和老师应尊重孩子的“敏感期”特点,因势利导,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尽量给孩子建立科学规律的作息安排,布置整洁有序的学习环境,呵护孩子的物权和归位意识,这样孩子更容易养成讲究条理的生活习惯。
(秦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