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每天清晨7点钟开始,在南充市第一社会福利院里,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她挨个房间看望老人,给不能自理的老人穿衣、洗脸、理被子,然后逐个给他们喂早餐,再搀扶老人到楼下转转……
她叫焦静, 今年33岁, 是南充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业务科科长。 从18岁参加工作开始, 焦静就一直与老人和孤残儿童打交道,她用“女儿”的孝和“妈妈”的爱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着美丽的青春。近日,焦静被推荐为“青春为区域中心城市代言·2016年寻找我们身边的好青年”活动候选人。
“女儿”的孝亲情陪伴让老人不孤单
在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有200多名70岁以上的老人,年龄最大的已有100多岁。他们中有四分之三的人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人悉心照顾。
“杨叔叔,昨晚睡得好吗?今天的药吃了没?”昨(20)日上午,记者来到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时,穿着一身白大褂的焦静正在杨中元老人的房间里与老人聊天。今年70岁的杨中元是一位孤寡老人,还是位先天盲人。刚到福利院时,杨大爷不仅脾气不好,还会因一些生活琐事与其他老人发生口角。于是,焦静主动找杨大爷聊天,想多关心他,但是杨中元经常是说着说着就向焦静发火:“莫管我,你们根本就不能理解我的情况”。
虽然感觉委屈,但焦静并未因此冷落杨大爷。“有年冬天,我发烧住院了,是她白天晚上都守在我身边。”杨大爷说,当天早上焦静在查房时发现自己额头很烫,立即喊来福利院医疗人员,随后将他送往了市中心医院,经医生诊断,是重型病毒性脑炎发作。住院的半个月时间里,焦静几乎天天在医院守着杨大爷,给他擦身洗脸、喂饭。“看着她如此贴心地照顾我,我感觉就像有了女儿一样。”杨中元说,焦静改变了他。
有天深夜, 焦静守在杨大爷病床边睡着了,突然被一阵响声弄醒。“我看到杨大爷正摸索着起床,我问他干嘛?他告诉我‘你天天照顾我很累,我想自己摸着墙去上厕所,不想把你吵醒了’。”焦静说,现在,杨大爷不仅脾气好了,也愿意和其他老人交朋友。
“妈妈”的爱福利院走出首位大学生
2002年,刚满18岁的焦静从学校一毕业, 就被安排到南充市第二社会福利院做护理人员,每天都要面对一些嗷嗷待哺的婴儿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没有护理经验的她,常常感到不知所措。
焦静说,当时,福利院的条件比较艰苦,每天都要给老人们喂饭、喂药、洗脸、洗脚、擦洗身子,还要给小孩们把屎把尿、换洗尿布、喂奶。有时忙了一天下来,她感觉整个人都累瘫了,有好几次晚上回到寝室,她都躲在被窝里偷偷地抹眼泪。“烦躁、累!我当时真的不想干了。”焦静说,可每次哭过之后,第二天早晨去上班时,看到需要照顾的老人和孩子们,她的心瞬间又被融化了,“我不照顾他们,谁来照顾他们。”
2004年,焦静被安排到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工作。 院里有一名叫国亮的孤残孩子,他懂事、独立,但是性格比较内向。别的孩子邀他玩,他往往都很不耐烦。作为护理人员,焦静深知国亮心中藏着的痛苦,她明白不能仅仅让孩子们吃饱吃好,更大的责任是要抚平他们内心的创伤。利用工作之余,焦静主动教国亮读书写字,鼓励他学习。
9年多来,在焦静关心呵护下,国亮的性格逐渐开朗起来,他与福利院的小伙伴们一起快乐成长,学习也一直很努力。2013年高考结束后, 国亮被川内一所大学录取,成为从南充市第一社会福利院走出去的首名大学生。焦静说,在国亮领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她和福利院的所有员工都感觉特别欣慰。开学的时候,她还亲自送国亮去学校,“国亮这孩子很懂事,看着他长大并考上了大学,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安慰。”
在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每个孩子见到焦静, 都会跑上前拉着焦静的手,和焦静抱一抱,亲切地叫一声“焦妈妈好!”,孩子们也总会说“焦妈妈,最爱我们了。”
父亲患癌她却守在别人病床前
其实, 焦静的父母也都年过六旬了,但是二老一直支持着她的事业。去年5月,焦静的父亲因患肺癌被紧急送往医院住院治疗,焦静立马放下手中的工作赶到医院照顾父亲。 突然一个电话,让她陷入两难选择。当时,福利院有一位80岁的老人因肾衰竭需立即住院,由于平时一直是由焦静在照顾,福利院工作人员只好给她打了电话。
到底该如何选择,焦静犯了难。焦静的父亲得知情况后告诉她:“不用担心我,我身体已经在恢复了。你还是去忙吧, 那位老人也需要人照顾和关心”。随后,焦静的父亲由妹妹照顾,焦静则赶到福利院,为老人联系了医院,每天陪在老人身边,悉心照顾。
焦静说,作为福利院护理工作者照顾好福利院老人就是尽孝,一般每个人最多有两对父母,然而她却有很多“父母”,能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感觉很幸福。而在福利院,还有许许多多的工作人员像焦静一样,为这里的“父母”尽孝。
南充晚报记者 张维 实习生 肖雪
(转自南充晚报 2016年4月21日) |